2024年9月23日上午9时,“豫哈情深,教育一家——中原名师哈密行”地理教研活动在哈密市第二中学隆重举办。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交流盛会,不仅为哈密市的地理教师们带来了河南省名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丰富经验,而且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融合。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简要总结:
9月23日上午第一二节课,郑州市第31高级中学教师薄夫宝为我市地理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以选择性必修三为例”的精彩讲座。专家聚焦问题研究处理策略,深入剖析选择性必修三的教学要点,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为教师们展示了如何高效融入课标要求,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讲座中,专家还就课题研究的选择、课标深度解析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指导,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灵感。
哈密市地理教师积极参与,与专家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更掌握了诸多实用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思路。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强了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也为哈密地理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成效显著,收获满满。
上午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中原名师薄夫宝老师和哈密市第二中学蔡娟娟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薄老师从福州、郑州、哈密三地的植被差异,引出了《水循环》,并从三地距海远近的差异分析了闽江、黄河、哈密河水量大小的差异和河流水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分析了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并手把手教学生绘制循环过程示意图及注意事项。薄老师还亲自带来了三门峡的黄河水,给学生展示黄河含沙量的变化,由此过渡到水循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在授课中,薄老师不断向学生渗透地理思维,他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原理,解释或解决地理现实问题,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变得有意义。
蔡娟娟老师以哈密河湿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水循环》的教学。她用一境到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哈密河湿地的前世今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两位老师都分别从课时安排、情境使用、设计思路、重难点突破、作业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哈密市地理教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程内容进行评课,大家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此次活动对哈密青年教师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
9月23日下午,中原名师杨进伟教研员进行了一场讲座。杨进伟教研员的讲座内容涉及高中地理教学,特别是后期的二轮复习,他强调了试题评估与整合的重要性,并通过丰富的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试题评估的建议。
在讲座的上半场,杨老师从近五年的高考真题出发,详细讲解了试题评估的四个视角,建议从立意、情境、任务、编创层面去评估复习试题的选择。他利用许多生活中的场景作为课堂案例,如“月上柳梢头”和“赤壁东风”,以及城市发展中抱团飞地的形成等,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下半场的讲座中杨老师通过专题讲解热量传递,讲解太阳能光热电站原理、古里雅冰川全球尺度热量平衡放大效应和抛石路基和青藏高原热棒原理,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深刻理解这一地理现象。通过这一系列讲解,杨老师将热量传递的考点进行了整合,让我们从不同尺度、不同领域认识到热量传递的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热量传递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通过讲座帮助指导大家正确用对试题,用好试题。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更种下了友谊与合作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进,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地理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