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为切实办好公平普惠、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近年来,哈密市依托河南对口援疆的机遇,从提升硬件转向全面提升教育资源,多举措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11月16日9时,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的风雨操场像一个“体育运动大超市”,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各自进行篮球、跳绳、投沙包、往返跑等体育项目。“我们每天都在这里运动,我学会了打篮球、跳绳,特别开心。”一年级(1)班学生穆斯塔法·阿卜力提普兴奋地说道。
在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的风雨操场,学生们正在开展“零点体育”项目。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位于伊州区新民六路南侧,是河南援疆项目,于今年8月底正式投用。学校总投资1.497亿元,建有小学教学楼、初中教学楼、综合图书艺术楼、综合实验楼、风雨操场等建筑及附属设施,可以满足2500名适龄学生就读。
9月开学伊始,由河南省洛阳市选派的5名优秀教师加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她们将通过1年或1年半的时间,围绕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教育援疆工作,目前已开发了“校本研修”“零点体育”等项目。
付亚奇正在给学生们上课。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援疆教师付亚奇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教龄25年的她曾经先后获得洛阳市名师、洛阳市文明教师、洛阳市榜样教师等荣誉。来到哈密后,除了日常教学,她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师资队伍的接力培训上。由她牵头搭建了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引、学、说、赛、晒”平台,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付亚奇说:“我们带着年轻教师学课标,学完再带她们学质量测评,带她们一起按着课标要求做,她们进步特别快,我们很欣慰。”
在付亚奇的指导下,语文教研组正开展教学研讨。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2019年8月,由河南省全额援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约133亩,目前有2600多名各族学生在校就读。学校不仅设施完善,还有一批骨干援疆教师,他们将中原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学校的同时,也积极丰富着校园文化。
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目前开设了“跃然石上”“粉墨戏曲”等10多个兴趣社团,每周四的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着石头画、雕刻,传统戏曲等课程。
豫哈实验学校“跃然石上”社团正在进行教学活动。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四年级(3)班学生刘晓贝说:“石头画要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来绘画,和其它绘画都不一样,我很有兴趣。”
三年级(5)班学生努尔乔瓦克·奥扎提说:“我学习了传统戏曲,现在能唱能跳还能上台表演,爸爸妈妈看了也很开心。”
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音乐教研组组长付晶介绍,学校的传统戏曲社团主要是从经典剧目的剧中人物、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常识入手,引导学生欣赏戏曲艺术,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豫哈实验学校的“粉墨戏曲”社团正在开展社团活动。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豫哈实验学校是援疆项目、资金、人才的集大成者,不仅是河南教育援疆的一个符号,也是豫哈教育手拉手的一个缩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6年至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哈密市教育局共同组织开展5批次“中原名师哈密行”送培送教活动,对哈密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行动、构建“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中原名师哈密行”送培送教活动也由此成为哈密培养名师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优质师资力量快速成长的关键举措。
哈密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干部师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豫哈教育系统交流活动不断加强。河南省先后选派110名骨干教师来哈开展支教,有效缓解了哈密市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同时,伊州区教育局、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哈密市豫哈第二实验学校等分别与郑州市教育局、洛阳市第六高级中学、洛阳市第十三中学、南阳市第十七小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共建协议,将在学校管理、教师成长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更有效促进了豫哈两地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交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