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前,他眼中的新疆是“跟天边一样远”;援疆后,他说:“想为‘天边’的孩子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记者走进火箭农场第一学校采访援疆教师葛治国时,他说:“想让这一年半,成为丰沛彼此人生的一年半!”
葛治国,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第五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现在,他是火箭农场第一学校五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师。
暖阳下,微风里,杨柳依依。坐在校园里最大的一棵柳树下,说起援疆初心,葛治国说:“圆一个梦。”
记者正在采访葛治国(右)。
上学时,他最爱学历史。课本上的丝绸之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与这16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紧密相关。
后来得知,济源市有了援疆教师的指标,他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当时,仅两个教师名额,且必须是济源市里的中学地理骨干教师、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为抓住此次机遇,走上管理岗的葛治国重新拿起教案、课本,申报课题。第二年5月,他拿到了济源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荣誉证书。
今年2月,他如愿来到火箭农场第一学校。
“和想象中差不多,粗犷、干燥。”
当然,最大的困难还是教学上。
“娃娃基础不好、竞争意识差,且部分家长不太重视孩子成绩。”他着急,他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们。
甚至,刚来那会儿,每节课需要一半的时间来组织课堂纪律。
可葛治国并没有灰心。
从孩子的思政课抓起,给他们树立短、中、长期目标,让他们有“比一比”的思想。
有了方向,自然就有了动力。
赵旭(化名)是五年级(1)班的孩子。第一次摸底考试,数学考了20多分。他贪玩、不爱学习,偶尔还会和别的孩子发生争执。
葛治国经常找他谈话,像朋友一样。“赵旭是个聪明的孩子,做这些,其实就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
葛治国说,只要学会方法,数学很简单。
例如,判断题要用举例法和假设法;填空题要用列举法……
乃则莱·阿布拉江是个腼腆的女孩子,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下课不爱和其他同学玩。
葛治国和她“结对子”,闲时找她聊天,还送她学习用品,鼓励她要“融入集体,大胆发言。”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赵旭的成绩逐步有了提高,乃则莱·阿布拉江也渐渐融入了集体,性格开朗了不少。
采访中,葛治国的声音有些沙哑,左边嘴角还起了两个泡。他现在每周有23节课,“可能话说多了吧。”他笑称。
今年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葛治国(中)和孩子们合影。
想象着大半年后的离别,葛治国已经开始不舍——
“努力了虽然不一定有回报,但我觉得结果不重要,尽自己所能就好。”
“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压力很大,我不想比他们差。多学多做多看,不要荒废这一年多的时间。”
“我一定会尽职尽责,让孩子们有朝一日回想起这段岁月,是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