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和兵团考察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三月的新星市阳光和煦,春风微暖。
从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项目施工现场,到朗朗书声不绝于耳的校园,河南省充分发挥教育援疆的助推作用,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教育援疆长效机制,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多层次支持,助力十三师新星市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3月10日,记者在第十三师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拟建)培训基地等打捆建设项目工地看到,吊车高耸挥舞长臂,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而又忙碌地抢抓项目建设进度。
第十三师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拟建)培训基地等打捆建设项目总投资2.36亿元,占地面积3000亩,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可满足1.6万名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实现师市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其中配套设施综合楼及实训中心由河南援建,先后投入资金1.46亿元。
“这一项目于去年3月1日正式开工,目前三栋楼的主体已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装饰装修和绿化阶段,我们争取在今年6月底完工交付。”项目区经理奎英介绍道。
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师市办学条件,2019年以来,河南省不断加大教育援疆资金投入,实施教育援疆工程项目7个,新增校舍面积6.6万平方米,覆盖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所有阶段,新建成十三师“互联网+”数字校园应用中心、火箭农场第一学校初中教学楼、新星市第一中学教学楼、新星市第一高中教学楼,师市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预计投入2.33亿元,用于改善新星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条件,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改善夯实基础,从而推进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师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治国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3月16日,走进新星市第一中学,教师李德江正全神贯注地给学生们上思政课。今年2月,李德江作为河南省第十一批援疆教师,再次来到十三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我上次是在2021年9月来这里开展援疆工作的,虽然有过援疆的经历,但是当援疆工作有需要的时候,我就会选择继续过来援疆。我们不仅可以把河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制度带过来,也可以把这边好的做法带回去,我觉得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李德江说。
据了解,今年河南省共选派了61名具有过硬政治素质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到新疆,开启为期一年半到三年不等的援疆工作,其中有25人在十三师各团场学校开展教学工作。
近年来,河南省教育厅与十三师新星市签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135所河南学校与师市28所学校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累计选派“中组部计划”、“万人计划”援疆教师、“组团式”教育援疆人才、“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及其他柔性支教教师440人,按照“学校领导+中层骨干+专任教师”模式,变“零星”援疆为“组团式”合力支援,打造“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5所,用“理念+规划+改革+人才+资金+文化”等八位一体的教育援疆新模式,助推师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援疆投入,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打造‘组团式’援疆的新模式,利用好这一批援疆干部人才,重点支持红星高级中学、新星市第一中学和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拟建);通过赴河南进行跟岗培训、中原名师送教进疆以及星光大讲堂、中原基础教育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发展平台,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化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两地教师从各个层面加强互访考察,增进双方的了解;以改革为牵引,借鉴河南改革经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援疆工作能再上新台阶。”闫治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