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离情铸壮志
“组织上想派你去援疆!”当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长和王珂老师谈话时,他不敢抬头去回应领导期待的目光。因为那一刻,他脑子里全是:“我走了,母亲怎么办?”
王珂是独生子,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患有严重风湿病的母亲,肺部已被癌细胞侵蚀的只有30%的功能……
面对92岁的老母亲,刚刚折断大腿股的婆婆,周枫琳老师迟迟不敢开口……
闫海昌老师的孩子已进入高三,到了关键阶段。
新星市第一中学校长王涛80多岁的老父亲,2019年摔倒后,连续动过两次大手术,长期卧床;母亲则患有糖尿病,许多并发症开始显现……
新星市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中伟的老岳母卧病在床,已到弥留之际……
“儿啊,你去吧,工作要紧,又不是不回来了。我想好了,你走了我就回老家和你姥姥姥爷一块住,你记得多拍点新疆的照片给妈看看。”
舍小家为大家,新星市第一中学13名援疆教师的背后是全家人的倾情奉献。
不忘初心克艰难
从零下20度的寒冬到40度的酷暑,王涛坚持每天在学校门前向1100多名师生问好;工作中,他寓教于乐,把“花样教学”带进学校,让学生唱着学、跑着学、吃着学……把兵团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刻入学生心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兵团精神牢牢铸进学生心间。
2022年春节,在学校坚守值班的王涛,大年初二带着部分学生来到黄田农场场史馆进行现场学习,他提前设计好的学案,让这次学习成为学生追寻家乡历史的探宝之旅。
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场史馆中认真浏览,积极找寻历史足迹。一起去的家长也说,在黄田农场生活了这么多年,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在团场发生过这么多的故事!
新星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李德江主要负责学校行政、财务、援疆等方面的工作。他带领大家对行政和财务工作进行了大胆改革。
一是规范行政和财务管理制度,借鉴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内控管理规范,起草了新星市第一中学内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是改革管理机制,将财务纳入办公室管理,结束了财务长期没有主管处室的局面;三是起草了学校的章程,推动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四是主持制订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使全校目标一致,提高了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8年8月30日,把对年幼女儿的愧疚藏在内心深处,怀揣着组织的嘱托,新星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杨国防开始了他的教育援疆工作。
第一次到新星市第一中学开展教育援疆工作时,恰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的攻坚阶段。作为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他主动请缨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与改造工作中。没有任何企业参与学校改造过程,全靠自己动手去做,安装投影机、拆卸安装黑板、网络布线……每天晚上9点后,杨国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徒步1.5公里回宿舍,经常随便凑合一顿晚饭了事。短短两个月,杨国防的体重下降了7公斤。
开发“新星市第一中学成绩分析系统”,打造学校移动办公系统,建立无纸化协同办公平台,传授信息化工作方式方法,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师市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开展教育信息化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20余次,杨国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河南援疆人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润疆,教育先行,娃娃抓起!”新星市第一中学小学部主任周素娟始终秉持这一理念,身体力行,从自己带的班级起步实验,在新星市第一中学启动经典诵读课程,指导小学部开展“经典诵读,文化润疆”实践研究,成立“胡杨读书社”,让经典诵读成为新星市第一中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开设讲座、编写经典诵读手册,周素娟为师市开展经典诵读,文化润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新星市第一中学中学部主任、教务处主任何中伟的晚饭常常靠小零食解决,凌晨1点钟才返回宿舍是常事;除了教务工作、教学工作外,他还成立了“少年农科院”社团,带领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了解什么是“可爱的家乡”。
“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张海青、刘明平、石磊、闫海昌、段天宝、张文龙老师毫无条件服从工作需要。
在河南省常年带高中三年级的张海青来到新星市第一中学后,有段时间因工作需要,带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爷爷老师”。
除了自己的学科教学外,送教送培、综合实践课、科学课、劳动手册编写;论文、课题、赛课评委;校史馆资料整理、对外宣传报道;修理门窗、消杀、监考……只要有工作需要,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冲上去。
结对帮扶结硕果
把作业写在大地上、星光大讲坛、课题研究、师徒结队、豫哈兵地联合教研……“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新星市第一中学13名援疆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引领着学校全体教师不断攀升。
兵团演讲比赛特等奖第一名,兵团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第一名,十三师“十四五”规划课题从零到一次6个项目被批准立项……
“这是我10多年教师生涯的永久记忆!”“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像一股强烈的电流击中了我们的心。”新星市第一中学的教师们在听了星光大讲堂的讲座后如是说。
通过思想上引、经验上传、方法上教、形式上带,援疆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传帮带”成效逐步显现。
怀师者之爱,他们用智慧点亮援疆路。
“爸爸”
“睿睿宝贝”
“爸爸,我想你了。”
“睿睿宝贝,爸爸也想你了。”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爸爸还有两个月就可以回家陪睿睿宝贝了。”
“哇!太好了!妈妈,你快帮我画60颗爱心。”
“为什么让妈妈给你画60颗爱心啊?”
“我让妈妈帮我画60颗爱心,我每天用笔划掉一个,等全部划完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我就可以见到爸爸了呀。”
新星市第一中学的13名援疆教师都知道杨国防有个4岁半的女儿“睿睿”,她用“60颗爱心”倾诉着“小家”的思念,她用“60颗爱心”思念,助力着援疆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