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芸,河南省开封市财政厅东街小学数学教师,三度援疆,到哈密市和师市至今已5年,先后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民族团结先进班主任”“优秀援疆教师”等荣誉。
艰难抉择 初心不变
2018年,当宋芸听到有援疆支教计划时,思考许久。几经犹豫,她还是选择了援疆。宋芸的爱人为了支持她的工作,带着孩子陪她一起来到了哈密市。
2018年,宋芸来到哈密市第九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期间,父母不止一次期盼她回家团聚。任务完成后,领导希望宋芸留下来继续援疆。这对她而言,是一次抉择,一边是日渐老去的父母,一边是领导殷切的希望……与家人商量后,她申请继续援疆。
2020年4月,宋芸来到火箭农场第一学校援疆支教。2021年,支教结束,她即将踏上回家的旅程时,所在班级的学生、家长强烈要求她继续留在学校工作。宋芸是家中独女,70多岁的父母身体不好,带着愧疚和不舍,宋芸回到了河南。
短短一个假期,几个家长一次次给宋芸打电话,问她还能不能回来。接到家长们的电话后,她彻夜难眠。父母虽然不舍,但还是同意了她再次援疆。2021年9月,宋芸再次踏上援疆支教的路。
踏实求真 争创佳绩
2020年4月,在火箭农场第一学校支教的宋芸当上了班主任。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当过班主任,一时间有些手忙脚乱。数学教学、学生管理、班级防疫……繁杂的工作让宋芸身心疲惫。
想要放弃时,宋芸想起刚工作时一位老教师告诉过她:“要想在工作中干出成绩,必须踏实认真,不能遇到困难就选择退缩。”
老教师的这句话给了宋芸前进的动力。遇到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很快,宋芸熟悉了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有位学生给宋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反应能力比起同龄的学生较为缓慢,由于成绩也不理想,他的父母心里焦虑又茫然。
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是老师的职业道德,但是,该从哪里入手才能帮助这名同学呢?
宋芸陷入了思考。她开始观察这名学生,几天后,宋芸发现他喜欢劳动,于是,安排他担任班级值日生,负责打扫班级清洁区,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劳动认真负责,还在“六一”儿童节表彰会上,给他颁发了奖状。当他拿到人生中的第一张奖状时,宋芸看到了他眼中的光,从那以后,他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随后,宋芸又在学习上进一步鼓励他,亲其师,信其道,他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成绩也有了起色,家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甘于奉献 “疫”路有我
天山青松根连根,豫哈人民心连心。疫情防控期间,宋芸积极申请当社区志愿者,做台账、汇总各项信息,和志愿者们一起冒着炎炎烈日协助医务工作者做核酸采样、送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践行援疆的使命和初心。
今年暑假,宋芸还是选择了留在哈密。8月,面对哈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犹豫,宋芸再度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关键时刻体现责任担当。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一方书桌前有她伏案备课的侧影,三尺讲台上有她潜心教学的身影。援疆支教以来宋芸怀揣着对边疆教育的情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援疆教师的至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