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王珂和学生们打着招呼,不断提醒进校的学生拉好拉链、系好红领巾。一句句“老师早上好”,唤醒了校园的活力。
楼道里,有位学生一见到王珂,就开心地扑过来喊“王老师好!”办公室里,王珂在给一位同事展示自己做的课件。这是援疆教师王珂的工作日常。王珂是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团支部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今年9月,作为河南省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成员,王珂来到新星市第一中学担任德育处主任和小学语文、书法老师。
祖国需要处 皆是我故乡
“组织上想派你去援疆!”今年7月,当校长和王珂谈话时,他其实也有过一丝犹豫。
5年前,母亲被诊断有严重的风湿病,3年前,癌细胞又让她的肺只剩下30%的功能,王珂是家中独子,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不知道该如何向母亲开口说出他要去援疆这件事。“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之前去过那么多援疆干部,谁家没点困难,他们都能坚持下来,我也能克服困难完成好援疆任务。”王珂这样给自己打气。直到出发前,他才告诉母亲要援疆的事。“你安心去,我回老家和你外公外婆住,你多给我拍点新疆的照片。”没想到,他的决定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我知道,我妈其实并不是真的想看新疆的美景,她只是想好好看看儿子工作的地方。”提到母亲,王珂几度红了眼眶。于是,他跨越几千公里来到了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
育人本是育心 点亮生命新星
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王珂做到了如父母一般爱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9月,在新星市第一中学上的第一节课,王珂就被泼了一盆冷水:班里有名男同学不听课,总在教室里乱爬。“老师,别管他,他啥也学不会。”几次提醒他无果后,同学们这样告诉王珂。王珂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他开始留心观察这名学生,学生在书上的涂鸦给了王珂灵感,他决定从兴趣开始,改变这名学生。“这节课我们不练字,画画好吗?一笔圈出太阳,三笔勾出大山,一撇一捺是个人,小羊头上两只角……”几个象形字组成一幅画,画又变成故事,一节课让孩子们听得咯咯直笑。这名男同学也从地上坐直身子,睁大眼睛看。看到他的注意力成功地被吸引了过来,王珂赶紧邀请他上黑板来画画,牵着害羞的他走上讲台。一起学写字,一起讲故事,一起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美……就这样,在王珂的坚持下,这名被许多人放弃的男生开始坐得住了,字也越写越好。有一次,王珂走错了教室,这位男生看到他赶紧扑过来大喊:“哇!这节上书法课!上书法课啦!”王珂说,当时自己特别感动,“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接纳教师。”学生在认知、情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且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为了改变学生们的精神风貌,王珂每天都在学校门口迎来送往和学生们问好,规范敬礼动作、提醒红领巾的整齐佩戴,在这种熏陶和感染下,逐渐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我觉得育人其实是先从育心开始的,让孩子们心中充满温暖和阳光,那我们的教育就打开了成功的大门。”王珂告诉记者。王珂热爱传统文化,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号召大家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带领学生亲近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童年。校园广播站、书法社、朗诵社,王珂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兴趣,让更多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从容自信。“打造一间读书写字的教室,让书声和墨香滋养学生的童年。”这是王珂的教育理想。
做好传帮带 经验都留下
在河南省工作期间,王珂有着许多头衔:河南省小语会会员、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省语言艺术研究会会员、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凭借着扎实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理念,他也收获了许多荣誉:河南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冠军;说课比赛第一名;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多次获国家、省级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在河南省多次演讲比赛及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得冠军。今年,他参加了兵团第二届“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育人故事演讲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在众多荣誉和光环笼罩下,王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在书法、朗诵、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等方面,向本地教师传授经验。
“平常在工作中,王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尤其是今年中秋节他都没有休息,就为了指导我参加比赛。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工作态度,我们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新星市第一中学教师王波告诉记者。在王珂的指导下,她在师市第一届班主任综合素养大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采访结束,王珂送我们出校门,正赶上放学,一路上有学生敬着队礼向王珂问好,他总是笑着一一回应。
“我们秉承着点亮生命新星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颗闪亮的小星星,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点亮成长的脚步。”王珂十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