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张伟宏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到祖国的西部去,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曾经是我大学毕业后一直的梦想。在攻读了博士学位、赴美交流访问、成为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时,这个想法更加强烈了。
去年1月,我有幸被选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人才,来到美丽的哈密。来到哈密后,我分管党建、科研、援疆等工作。如何在有限的援疆时间里帮助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是我面临的崭新课题。我是国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驱使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院的科研提升工作。
作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援疆团队的网格长,我带领其他河南援疆干部人才一起建立团队工作室,着重从教育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精品课程、实训实操室的建设等方面,采取“3+3”模式整体帮扶系部教学团队,以及让1名援疆教师和多名系部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帮陪小组的“1+x”模式,先后组建“健康管理与康养”“网络化测控技术”“电子商务及物流”“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等8个帮陪团队,带动系部所有教师的参与和提升。
我最深的感受是,学院教师们在做科研工作时急需好的经验和帮助。我便和援疆团队里的盛博士、王博士一起,从第一步查找文献开始,手把手地教他们做科研……2020年,学院科研项目、课题申报总量和数量均创历年最高,主持申报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实现了学院及哈密市“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2020年,在张伟宏等河南援疆干部人才的帮助与指导下,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一个国家级项目成功立项。图为当时《哈密新闻》报道截屏。
我们学院教师中,有参加省级课题的、也有参加校级课题的,还有立项的已经开始做课题了。当我看到教师们在科研工作方面的进步,以及听到业界对学院科研工作成果的良好反馈后,感觉自己正在最需要我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援疆的一年多来,我时刻牢记自己有20多年党龄,在做好专业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个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从事学院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我承担了医护系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去年受几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努力把耽误的教学进度抢回来,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备课,我要以身作则,主动担当。
张伟宏正在为学生们讲授网课。(融媒体中心记者记者 马晶晶摄)
今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做好产教融合,我利用郑州大学的教学资源,为学院牵线与郑大五附院、鹤壁市人民医院达成协议,为30多名学生提供了在河南实习的机会,希望借此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就业。
援疆工作时刻收获着快乐和感动。援疆后第一个教师节前夕,我所带班级的班长拿着同学们精心制作的“鲜花”送给我,同时教室里响起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老师,辛苦了,教师节快乐!”当时内心非常激动。
接下来,我仍将以提升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为主线,以教学传帮带、管理更改建为抓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新时代高校援疆教师的风采,争取为豫哈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和腾飞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