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时30分许,柳树泉农场幼儿园门口热闹起来。
门里头,是排着队、仰着头、左顾右盼的娃娃们;门外头,是拿着接送卡、踮起脚尖、不停吆喝着“爸爸在这里,这里”的家长们。
这一刻,尚东义、昝建军站在中间,维持着秩序。
临出校门时,娃娃们挥一挥手,回头,脆生生地喊:“老师再见!”
家长们抱起娃儿,轻轻一笑,对他们说:“明天见,尚老师、昝老师!”
“老师好”这三个字他们听了二三十年,即便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他们依旧觉得,这是最动人的词。
河南省三门峡市,十三师柳树泉农场,两个相距数千里的地方,被援疆干部连在一起,被一声声“老师好”连在一起。
尚东义、昝建军分别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陕州区幼儿园的教师。眼下,是柳树泉农场幼儿园的副园长。
年初,为大力发展柳树泉农场学前教育工作,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选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骨干教师2至3名,到柳树泉农场幼儿园支援学前教育工作。
“2000多公里”“3年”,两个关键词,有人迟疑,有人兴奋。
39岁的尚东义告诉记者:“来了不遗憾,不来后悔一辈子。”55岁的昝建军告诉记者:“快退休了,到这里来发挥下余热。”
报名,挑选,考核,确定人员。
就这样,尚东义、昝建军今年9月13日来到了柳树泉农场幼儿园。
尚东义和昝建军能够层层过关入选支教队伍,源于他们出色的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让他们幸福的是,来到距家2000多公里外,每一天每一刻,依旧是那个“满是笑脸和幸福”的滋味。
“真好。”吾斯曼·阿布都依米提告诉记者。
吾斯曼·阿布都依米提是大(四)班的孩子。周一早上,他是国旗班的护旗手。他告诉记者,他喜欢电视里那些帅帅的军人叔叔升国旗的样子。以后,他也要去天安门升国旗!
“真好。”赵明哲告诉记者。
他是个“小明星”,国旗下演讲过,幼儿故事大王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他说:“站在讲台上领奖,真自豪。”
“真好。”娜菲莎·衣米提告诉记者。
今年5岁的她,参加了两次“嘟嘟广播站”播音。从第一次的紧张到第二次自豪,她说,要回去好好练习,下学期还要在广播里给小朋友们唱《听我说谢谢你》。
“真好。”迪力亚尔·买买提告诉记者。
这个大(二)班的孩子,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到阅览室看绘本,“书本真有趣!”
“真好。”阿丽古丽·莫合木提、洁米莱姆·阿卜力孜告诉记者。
她俩是幼儿园的教师。以前,她们以为,“幼教,就是个看娃娃的”,现在,“我们是老师。”每周五下午的教师形体课,她们俩练得最认真、最积极。
“真好。”张舜成、付树江告诉记者。
这是两位家长,“娃娃现在可喜欢上学了,不愿意周末放假。幼儿园里学得也多,回到家经常给我们唱歌听!”
“真好。”胡燕告诉记者。
胡燕是柳树泉农场幼儿园的负责人,今年3月份刚上任。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给了她很多帮助,“我们园,再两年,肯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
“还不太好。”尚东义和昝建军告诉记者。
各项制度、措施虽然都是根据孩子们量体裁衣的,但由于起步晚,与哈密市一些知名的幼儿园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虽然得到了大伙儿的认可,但还得加把劲。“争取用三年的时间,把柳树泉农场幼儿园打造成‘示范性幼儿园’。”
尚东义和昝建军只是河南省若干个支教教师的一道剪影。在扎根团场幼儿园的日日夜夜里,他们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播下的是美育的种子,点燃的是家国情怀。几年后,孩子们都会渐渐长大,很多细节也会淡忘,但飘在心中的五星红旗,却从此一生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