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来吃饭啊!”11月26日中午,李昂在学校食堂碰见了“熟人”赵华。
“嗯!”赵华简单地回应后,继续埋头吃饭。
“我吃完先走了。”赵华说完,向李昂莞尔一笑,转身离开。
19时,李昂批改完最后一本练习册,扭了扭僵硬的脖子,起身走到窗前,此时窗外已黑透。
“忙完了吗?今晚去妈那儿吃饭吧!”拨通电话,李昂清了清嗓子温柔地说。
“好,10分钟后学校门口见!”赵华回复着。
原来,“熟人”赵华,是李昂的同事,亦是他的妻子。
路灯下,李昂和赵华并肩快步朝家走去。吃过饭,李昂还要赶回学校,陪学生上晚自习。
“咱们一起去!”
2019年12月,李昂得知河南省实验中学要选派一批教师赴疆支教,一颗心蠢蠢欲动起来。
“对新疆,我的内心是非常向往的。”李昂和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赵华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咱们一起去!”就这样,夫妻俩达成了共识。
在同父母吃饭时,赵华问,“爸妈,如果我和李昂决定去新疆3年,你们同意吗?”
“想去就去吧!”父母的支持,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心。
4月,哈密春意渐浓,李昂和赵华来到了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李昂担任高二(1)班班主任的同时带2个班的地理课,赵华则带3个班的历史课。
“我俩出奇地适应这里的生活、气候。”提起来到新疆的感受,李昂激动地说,到现在仍觉得这里和内地没什么区别。
“就是,这里的蓝天白云在郑州可不多见。”赵华笑着说。
“这里的孩子很可爱!”
淳朴、热情、懂感恩,是夫妻俩来到学校后,对学生最大的感受。
一次,李昂吃过午饭,便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累了就躺在椅子上眯了一会儿。正当他昏昏欲睡时,感觉身上一暖,睁开眼一看,只见一名学生将衣服轻轻盖在了他的身上。
“老师,别感冒了。”那名学生说完,走出办公室,轻轻地关上了门。
那一瞬间,李昂更加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他们真的太可爱了!”提及学生,李昂满眼是笑。有一天大课间,李昂在操场上转悠,他看见地上有一些小纸片,便弯腰捡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李昂发现身边不知何时多了许多学生,原来,他们看到老师在捡纸片,也都自然而然地捡起来。
“这些孩子身上有非常宝贵的品质!”赵华认真地说。
夫妻俩因为教授的科目不同,在不同的教学楼办公,也因授课时间不一样,一天不见面成了常事。
赵华甚至开玩笑说,夫妻俩生活在一起更像是室友。当二人好不容易有时间坐在一起聊聊天时,三句话里两句都离不开学生。
李昂这样评价大半年来的援疆感受,他说,一开始觉得选择援疆是锻炼自己的一次机会,来到这里后,接触到不同的学生,突然觉得成长是相互的,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丰。
“良师亦是兄弟!”
温文尔雅、认真负责、耐心细致、有问必答,这些是学生们对李昂的评价。
来到这里,有14年教学经验的李昂很快发现,在原学校使用的那套教学方式并不完全适合这边的学生。
“这些学生虽然底子有些薄弱,但他们刻苦、听话,提升的空间也很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好的学生,我就着重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反之就是为他们打稳基础,再添砖加瓦。”在李昂看来,对自己的严苛就是对学生的负责。
面对学生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等问题时,李昂根据学生的需求将授课内容不断创新和完善。他时刻提醒自己,老师和学生一定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成就的关系,因此上课对于老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提升方式。
教书先育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李昂更加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我没事就喜欢找他们聊天,他们什么都和我说,毕竟我也年轻嘛!”
这个阳光爱笑的班主任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兄弟!”问到与老师的关系怎么样时,学生这样回答。
牛晓烨是高三(1)班的班长,综合成绩优异的她有一个短板学科,那就是地理。“上学期,我的地理成绩最高不超过40分。”她不好意思地说。
李昂将她叫到跟前,“如果补齐短板,就可以跑得更快更远,想不想学好地理?”
“想!”
提高地理成绩最常规的办法就是背书,牛晓烨每天都要到李昂那里报到。李昂说:“疫情防控期间,她就在微信上给我背书。遇到不懂的题,我就拍成讲解视频给她发过去。”
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如今,牛晓烨的地理成绩已提升至70分左右。
“他还超级暖呢!私底下我们都叫他‘昂哥’,因为他不光教我们知识,还很照顾我们。”牛晓烨说,有一次她肚子疼,李昂看到后,默默地递过去一杯热水,这让她感动不已。
“他这个人非常有责任心,每天最早来,最晚走,陪着学生上晚自习,一次都不落下。”红星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主任邵晶评价李昂。
“在眼皮子底下,我放心!”
这里的人豪爽坦诚、风景迷人壮观。”李昂的母亲来到新疆后,这样说。
9月中旬,李昂将71岁的母亲接到了身边。
“现在,我母亲就在我身边,能经常看到她,我就放心了。”李昂很感谢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学校,因为夫妻俩都来援疆,身为家中独子的李昂无法照料母亲,指挥部和学校便给他又安排了一间公寓,方便将母亲接来居住。
李昂说,一开始还担心母亲住不习惯,谁知来了后非常适应,而且经常对他说:“这里的人真实在,买啥都给的多,几毛钱全都免了。”
如今,李昂和妻子不太忙时,就会到母亲那里,一起做饭、聊聊天,赶着周末带母亲出去走走,日子平凡却也充实。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李昂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尽自己所能,让学生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将自己在复习备考方面的心得留下来,就算援疆期满后离开了,也能继续发光发热。
记者手记:初见李老师,阳光、爽朗、爱笑,一下子就为此次采访的氛围奠定了轻松的基调。
采访过程中,令我和同行记者最为惊叹的是,他和赵老师在学校真的只是同事,而且是最一般的同事。因为问及其妻子此时有没有课时,他一脸迷茫地说:“哎呀,我们白天不怎么联系,我也不知道。”
问及平时怎么吃饭时,李老师很平淡的说:“因为我们时间不统一,她吃她的,我吃我的,如果在食堂碰面,纯属偶遇。”就连晚上,都很少一同下班回家。我们开玩笑说:“你们的感情是怎样维系到现在的?”他笑称:“这就是真爱,很神奇吧!”
见到赵老师时,她刚下课。赵老师很爱笑,而且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很有感染力,尤其是谈到学生和看到李老师时,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光芒。她的声音很温柔,处事却很酷,因为在食堂碰见自己的丈夫后,没有像个小女孩一样跑过去,而是打完招呼后继续吃饭,临走时简单明了的一句“走了”,感觉像是和一个初识的朋友道别。
然而,我和同事在采访后,有共同的感受,他们夫妻俩在一起很舒服,也明白了他们的感情维系方式,或许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两位老师的话语里可以听出,此次援疆之行,他们全家总动员,并且都乐在其中。他们没有伟大的奉献誓言,却在默默地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从学生和他们相处时的那份信任和亲近就能看得出来,向“援疆夫妻二人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