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民生工程。教育援疆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使命神圣、任务艰巨。广大援疆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绘新时代教育援疆新画卷。
●朱自锋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教育是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民生工程。教育援疆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使命神圣、任务艰巨。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全面落实“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二十字方针,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绘新时代教育援疆新画卷。
一、学习会议精神定准调子,筑牢依法治疆的定盘星。治疆是国之大事、国之特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非凡的战略高度、鲜明的理论深度和强大的真理力量,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丰富和完善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一篇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继续把依法治疆摆在首位,将其作为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疆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践行依法治疆的工作要求,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援疆工作各个环节,在健全制度、提升能力上做文章、下功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完善教育决策、执行、评估评价机制,提升兵团各级各类学校治理水平,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兵团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
二、坚持真情融入迈开步子,画好团结稳疆的同心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牢牢把握这一生命线,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援疆工作重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用真情架起连心金桥,用行动铺设亲情大道,构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厚植感恩祖国、感恩党的情感基础,是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在思想上真情融入,热爱新疆、心系兵团、情系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既要和少数民族群众手拉手结对子,更要心贴心成家人,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抓好控辍保学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实施内地高校新疆定向招生计划,落实新疆籍大学生内地就读资助计划,做好新疆内高班和内地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行动上真抓真干,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利用援疆省市资金项目和教育资源优势,坚持统筹谋划、注重实效,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力援助并重,坚持当前支援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加强对口支援,深化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兵团教育发展水平,着力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促进豫疆交流搭好台子,争做文化润疆的先锋队。文化润疆,是促进文化认同的根本。必须全力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两件大事。一方面,持续推进党建援疆、思政援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引导兵团广大干部师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援疆省市教育资源优势,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与内地文化交流共鉴;深化新疆与内地学校“手拉手”共建活动,推进学校间教育教学合作,举办主题夏令营,加强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遴选部分企业、学校、医院、文化博物馆和风景名胜区,建立大中小学生实践实习教育基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繁荣和促进文化交流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四、积极担当作为挑稳担子,当好富民兴疆的勤务兵。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把教育搞上去,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基础。落实富民兴疆重要举措,实现兵团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援疆工作大有可为。兵团必须牢记职责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发挥好兵团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作用。以编制实施好 “十四五”规划为统领,坚持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输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教育援疆干部人才规模,大力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西部计划”、大学生顶岗实习及有关地市柔性对口援疆支教。推进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援疆省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组团式”对口支援职业院校,探索建立适应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足援疆省市高校科教资源优势,推进兵团与内地重点高校在战略规划、决策咨询、人才交流培养、教育培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推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积极担当作为铺好路子,打造长期建疆的聚能环。投入新疆工作主战场是党中央的召唤、时代的呼唤、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每一位援疆教师和教育援疆干部的莫大荣幸。必须把对口援疆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心里做,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力援助并重,坚持当前支援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跑好对口援疆的“接力棒”,助力兵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加快推进兵团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兵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学习。二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善于思考经济发展之策、交往交流交融之策。三是要坚持责任导向,坚决不当客人、不当外人、不当路人,积极融入,担当作为,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真情实意关爱扶持,真正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四是要坚持结果导向,不断强化实绩留疆、精神留疆、成果留疆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情怀,在自身勤勉履职的同时,不仅要发挥好后方单位资源优势,更要帮助培养本地教育人才,这是治本之策,也是长久之计。要持续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开展“送培进疆”活动,组织教师赴内地培训和跟岗研修,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和教学改革应用研究计划,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根本上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同时,在推动兵团教育理念之变、方式之变、结构之变、层次之变、体制之变的进程中,不断涵养“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让援疆精神在教育援疆中接续传承。
(作者系河南援疆前指党委副书记、十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