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河南开启了援疆工作的新征程。河南援疆队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产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多点发力,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援疆格局。
十年来,河南省援疆干部人才用真心与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大爱,河南人民与哈密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更近、情更深。接续援疆,我省不断发力,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骨干于2019年12月进疆。今日起,本报推出河南援疆系列报道,书写豫哈两地的深情厚谊故事。
这几天,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伟宏的工作日志排得满满的,他正忙着立项项目的落地工作。
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张伟宏主持申报的《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社区衰弱老人居家运动康复模式构建及运行保障机制研究》项目成功立项,实现了哈密市在“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零的突破”。
“这个项目的成功获批,开创了‘输血’向‘造血’实质迈进的新局面。在教育‘组团式’援疆模式引领下,推动了受援单位教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张伟宏说。
2019年12月,我省开启为期三年的新一批次对口援疆工作。在河南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中,我省共选派247名教学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到哈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以下简称“兵团第十三师”)援教,涵盖了从小学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
在今年的高考中,兵团第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一本上线率比去年提高3.6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艺体特长一本上线率达72%,继续保持全疆领跑态势……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字,是我省教育援疆成果的生动展示。
“十年来,河南不断加大教育援疆力度,给哈密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不仅创新了教育教学机制,还大幅度提升了教学质量,有力助推了哈密教育事业的发展。”哈密市教育局负责人说。
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投入。十年来,我省共投入教育援疆资金9.2亿元,新建、扩建幼儿园34所、义务教育学校29所、高中4所、职业院校2所,新增校舍38.1万平方米。完成教育系统局域网、千兆光网校园、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和录播教室建设,在全疆率先实现中小学校园光纤接入全覆盖。
援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省累计选派援疆教师874名、实习支教大学生1482名,多种形式培训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教师6117人次;创新教师队伍培育方式,建立跟岗研修传帮带工作制度,为受援地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教学骨干;精准提升职业教育,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结对帮扶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一个院系,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等高校结对共建兵团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打造全疆一流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普及国语教育,每年派出援疆教师支教,缓解当地国语教师短缺问题。
交流交往交融持续深化。河南省39所学校与哈密市106所学校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豫哈两地34802名青少年通过视频连线、书信共叙友情,1858名学生通过夏(冬)令营赴豫感受中原文化。
在豫哈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实现了幼儿园“应建尽建”、中小学建设标准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覆盖率达100%,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