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了
教书育人,不辞边疆中原万里遥;结对共建,情连天山黄河咫尺间。2012年8月,师与河南省教育厅达成合作协议,由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师大附中、河南大学附中选派的以河南省实验中学王献甫副校长为领队的首批13名骨干教师组成教育援疆团队在红星高级中学组建河南援疆项目实验班,开展为期3年的教育援疆工作。
2013年,师分别与河南省三所学校签订了《长期友好合作学校协议》,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开启了教育援疆新模式。
2014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第二次选派河南省实验中学10名优秀教师支援红星高级中学;2015年9月河南师大附中、河南大学附中再次选派7名优秀教师压茬接力;2017年2月,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中再次选派河南省实验中学10名高级教师,实施“组团式”教育援疆……
周而复始,支援不断。
截至目前,河南省相继选派来红星高级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援疆教师已有40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有60名,全校已完成赴3所学校跟岗培训教师77人,选派交流学习学生40余人。
一批批援疆教师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边疆人民的关爱、带着对援疆教育事业的忠诚,从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南,来到大漠边缘、经济相对落后的十三师。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还未解决,他们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们虽不是兵团后代,但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一批又一批的援疆教师在援疆之路上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全力以赴投身教育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河南援疆实验班教师团队是红星高级中学的一大亮点。在河南援疆实验班的带动下,由点到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促进了该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援疆教师们的辛劳,换来的是援疆实验班高考重本上线率由2013的51.8%上升到2018年的80%,本科上线率连续6年保持100%。
在这个数据的背后,是援疆教师们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
援疆教师王海森说:“语文这门学科我更希望学生注重的是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我不喜欢把语文课上得很枯燥,我希望能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课文讲得活灵活现。”
援疆教师张国庆也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他说:“我担任高三(1)班的历史教学任务,面对教材重点、难点,练习题的讲解、突破上,我认为能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能够举一反三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我希望能够通过很温和、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尊重我的同时,我也尊重他们。目前而言,学生上课时不太喜欢主动提问,这是我一直在努力想去改变的一种状态,学生只有问了,我才能更好地去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当面批改作业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我改作业的时候立即告诉学生这里为什么错了,不至于将错误一直拖着。”
援疆教师李海东说:“我一直担任地理教学任务,我一直都在跟学生强调,学习态度和效率很重要。我把我研究高考题型后得出的知识点的范围、深度定好位,根据这个,我把我多年积累下来的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少走弯路的情况下高效省时地掌握知识。我从来都不批评学生,学生的思想活跃、敢想是好事,当然行为举止上要规范。”
河南援疆项目实验班稳定快速发展,以“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有效地提升了师红星高级中学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带动了师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年来,援疆教师不做客人做主人,不当过路人当领路人,不做空谈人做实干人,团结本校教师,相互融入、鼎力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变“输血”为“造血”。
自2012年以来,河南援疆教师累计组织各类讲座90余次、观摩示范课150余节、听评课1400余节。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红星高级中学教师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类奖项60余人(次)、省级奖项150余人(次),极大地促进了红星高级中学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红星高级中学高三(2)班学生孔维潇说:“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是援疆教师。语文老师王海森很平易近人,在相处过程中跟我们没有代沟,他很能理解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做错事情后,只要跟他聊完天,我们都会心服口服地觉得自己错了;数学老师的教学十分灵活,他会根据我们的学习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他在确定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后,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别的知识点上,而不是反复让我们练习我们已经学会的知识点。”
红星高级中学高二(2)班学生丁凯说:“语文老师会时不时地让我们接触一些高考题型,让我们早日适应。而且他教学上会格外注重作文地讲解,他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技巧的掌握上,我认为这是他的教学特色。”
对于学生来说,援疆教师带来的是新颖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师红星高级中学来说,援疆教师能做的是打造不关门的特色课堂,留下带不走的宝贵经验。
援疆教师来到红星高级中学后,与学校青年教师结成了“师徒”对子,从课堂教学到课程规划等多个方面都给予悉心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援疆教师张国庆说:“我们每一位援疆教师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也希望在援疆期间,将自己所长、自己的教学资料、自己的教学特色,传递给红星高级中学的每位老师,让整个教育资源达到共享,这也是我们初衷和目的。”
援疆教师李海东说:“我的课堂是完全开放的,这不仅针对我带的徒弟,而是任何一位想听我课的老师,我欢迎他们随时来,不需要提前跟我打招呼,开门直接进班就行。我把我的教学理念和对知识的处理、设计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每位听课教师。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对他们有一些启发,希望我们共同进步。在听他们的课时,我也会将我发现的问题一一告诉他们。”
援疆教师王海森说:“我去年带了两个徒弟,今年带一个徒弟,我告诉他们,只要是我的课,我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连续听,掌握整个课程,而不是断断续续地来听,这样起不到什么传帮效果。他们到现在为止也是很认真对待这件事,只要不和他们的课有冲突,他们都节节不落。我在这里待3年,他们听我3年的课,也足够成长起来了。”
青年教师们也纷纷表示援疆教师给他们带来了精彩的示范观摩课,通过援疆教师的讲课,他们看到了援疆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管理学生,对他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向师傅多加请教,汲取他们身上的教学经验,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6年来,全体援疆教师依托河南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两地交流合作,到目前为止,红星高级中学先后选派100余名教师前往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师大附中、河南大学附中进行跟岗培训,专业教师培训覆盖率近100%。
我们问心无愧
总以爱心酬厚土,更凭文翼舞长空。“来了新疆,就要多作贡献。”这是一批又一批援疆教师们的共同心声,他们努力践行着“为新疆人民服务,为河南人民争光”的援疆诺言。
40位援疆教师舍小家为大家,一人援疆,全家援疆。
有的人选择毅然告别家中病重的老人、离开患病住院的妻子和面临升学的孩子,踏上援疆之路。
有的人在援疆期间亲人病故无暇送最后一程、见最后一面。
有的援疆教师夫妻双方携带孩子、父母全家共赴新疆。
有的援疆教师在一轮援疆结束时,因难以割舍与红星高级中学的师生情感,不放心还未高考的高三学子,毅然决然选择再次援疆。
援疆教师张国庆说过,到了放假的时候,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还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是对他援疆之行最高的评价。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红星高级中学挂职副校长吴庶民说:“我们这个团队,一直以来自觉践行兵团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战斗精神。用真情、真心、真意立德树人,托起兵团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有能力把屯垦戍边的千秋大业推向前进。我相信有河南援疆教师团队打下的坚实基础,红星高级中学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再攀高峰,同时也一定能够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十三师各族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
选择援疆,他们无悔;播撒青春,他们无怨。今天,有人已回到原来的单位,有人仍坚守在红星高级中学的教学岗位上,但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像戈壁滩上的红柳、大漠深处的胡杨,刚毅顽强,坚定信念,尽自己所能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默默耕耘。
(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