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绪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口援疆决策部署,河南省积极实施教育援疆工作,助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十三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十三师学科基地学校派出15位教师于9月到部分中原名师所在学校跟岗研修。
一、暖暖的亲情,满满的感动
2018年9月24日,正是举国欢庆中秋的日子。我们十三师一行15人来到了河南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研修。中秋本是团圆节,而我们刚刚赶到河南。是各位名师给了我们家的温暖,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
信阳市第六小学的鲍老师早早的到车站把马凤萍和田华老师接上;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的董文华老师把史苗直接接到了自己家里;濮阳市第五中学的丁桃红老师和爱人开车一个多小时到鹤壁把徐玉梅、刘绪颖、杨洁三位跟岗教师接到濮阳,并一直陪伴她们到晚上十点;濮阳市第七中学的校长杜国强、副校长都娟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晚上陪潘翠玲和于梅老师过了一个“团圆”的中秋;信阳市羊山中学了李玲老师,踏着夜色走进宾馆,给丁珊珊、张新安、赵熠、杨荣四位跟岗研修教师带来了节日的问候……
虽然中秋节没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但是我们15位跟岗培训教师在这一天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深深地感谢各位名师给予我们的关心!!
二、厚重的文化底蕴滋润着我们
充满文化气息的古都,让我们充分感受中原文化的底蕴。不论是鹤壁实验小学的“德润心灵,慧悦人生”,还是兰苑中学的“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不管羊山中学的“明德楼”还是信阳第九小学的“尚美楼”都可以说是“养读千日,书香一生”。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
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国学为内在推动力,贯穿了学校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学生教育等的各个方面。
1)学校随处可见的标语:
办公楼得一楼——收获教育的本原;
教学楼明德楼——寻求事物的规律,并依规律行事;
教学楼励志楼——以目标的导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得一楼上首先引入人眼帘的是人生三件事:会读书不如会做事,会做事不如会做人,将外在的学习内化到自身的成长。
明德楼和励志楼的墙体上则有三幅对联:
第一幅28字对联——上联:我爱生命,我爱爸妈,我爱羊中,我爱信阳,我爱中国,我爱地球,我爱宇宙;下联: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负责。从爱自己开始,用爱的力量辐射到周围的世界,并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理念到行动。
第二幅10字对联——上联: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下联: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从做学问到做人。
第三幅8字对联——上联:自尊自觉自理自立;下联:自信自律自主自强。横批:做好中国人。
整个校园文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由外而内,由大到小的理念和实践的结合体。
2)谈校长的言谈让人很有感触,其中有一句话就是:“我们就是用意识去影响潜意识。”羊中通过一直坚持几项简单的事情,来做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义工制,整个学校没有聘请一个保洁人员,学校的卫生全有老师和学生包干。七年纪各班轮流值日,轮到哪个班级就负责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学生在行动中学会了善念;二是读经典,每天中午学生和老师都会有5-10分钟的时间来诵读经典,坚持读《学庸论语》,反复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正念;三是零潲水,老师和学生在食堂就餐做到光盘,学生从中学到了节俭。每项活动都要求老师要以身作则,带好头。通过坚持,使这些理念入脑、入行、入心。
潜意识最爱接收的信号就是“简单、反复”。羊山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有德”的教育。
三、教育的土壤,诠释教育的生命
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都是一个汇集了一群追梦人的团队,他们精彩地诠释着教育的生命。我们来到了这样的一个个团队中,如浪花奔向大海。5天的跟岗学习忙碌又充实,活动一个接一个,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就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碰撞。
在这些名师工作室里,他们的教研活动都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就如董文华老师说的:把家常课的有效和公开课的精致巧妙融合在一起了。这里的每一位老师能够针对教材、学情、课程标准、课后练习等情况都逐一精准分析,把教研活动落实到老师需要的地方。
毛毛虫工作坊为我们跟岗老师展开了一次优质课活动,有六位老师展示了他们的课并做出评价。
羊山中学的教研活动是“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学科老师又将这一理念灌输给了我们,并给我们分享了羊山中学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濮阳市第五中学的日常教研就是集体备课。而对于集体备课,她们有更加详细的解读:
1)备什么内容(认真研读教材)
2)备上课方法(能让学生做的老师不要代劳)
3)备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
4)备课要细化至课堂练习题
5)备课要备课堂上的板书
6)备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不到位,教师要总结提升)
7)备作业(作业是什么,作业量多大)
好细致的集体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
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都对我们无条件开放着,名师们更是有问必答毫无保留,让我们品尝了文化的饕餮盛宴!
四、给予――让我们走向专业成长
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学科教研、工作室建设等。各位指导教师依此定制了“菜单式”的研修方案。
在学习期间,大家交流分享了河南名校以及新疆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教科研形式,探寻促进教师可持续性成长路径。参培教师主要参观了解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以及学员选拔、活动开展、教研主题策划和工作室辐射引领、分站建立等。并通过实地考察,作观摩课、同课异构、主题教研等方式形成参与式、多方位、立体式的示范引领。与工作室成员一起观摩,分享每一节课的优与劣。所有的老师和工作室成员都把跟岗老师当成了自家兄弟姐妹,一起研课,磨课。为了让我们不虚此行,中原名师们精心准备每一项工作,她们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了我们;她们待人真诚、平易近人,让我们感到可亲又可敬。在课题研究方面,因为我们没有实际操作经验,都是一些感性的认识,体会不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题、切入点妥不妥、可操作性强不强,不知道如何拟定实施方案、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如何收集课题资料、如何撰写开题和结题报告等等,当我们问到这些时,老师们都是无私地将她们工作室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资料全部分享给了我们。她们对我们悉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令我深受感动,倍觉温暖。 他们无私的给予,让我们向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更加宽广。感恩与您们----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兄弟姐妹!
跟岗研修的时间是短暂的,而豫新教师情谊是绵长的。我们因为“教育”相聚在河南,又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不断学习,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把学到的宝贵经验带到各自课堂,促进自我专业发展,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期待再次相聚,让我们共同编织更加美好的“教育梦”!
让我们的教育之花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