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记者 刘红雨
5月5日至11日,6名来自河南的中原名师和教育专家应邀来到哈密“援疆送教”,开展教育教学业务培训。他们深入到哈密市区、巴里坤、伊吾县等地,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学术交流等形式,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就培训教师500多人。“近年来,河南每年都通过各种形式派遣教育专家为哈密城乡教师送教、送课、送研,对于哈密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偏远农牧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育,对贫困农牧区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起到了很大作用。”哈密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飞说。
河南教育援疆利用援疆资金和人才优势,为哈密脱贫攻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2017年以来,河南援疆助力哈密市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基础项目建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哈密市教育均衡化、标准化发展,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2017年7月,研究制订了《哈密市开展援疆资金资助内地普通高校哈密籍学生实施办法》及《哈密市开展援疆资金资助内地普通高校哈密籍学生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2017年投入援疆资金420万元,对考入内地高校的560名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和144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每年生活补助6000元,保证贫困大学生受教,健全了完整的资助体系,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户在内地普通高校就读的困难大学生资助全覆盖。
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河南援疆不断对受援地加大基础项目建设投资,助力改善农区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惠民水平。仅2017年,安排基础设施投资11491万元,继续建设项目28个,其中双语幼儿园项目13个,中小学项目15个,通过这些项目,帮助哈密实现了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建尽建”,适龄幼儿“应入尽入”的目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得到改善,“20条底线”全部达标;利用援疆资金,2017年哈密市两县一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部通过自治区验收,区县校点布局日趋规范合理;实现了哈密市范围内所有的中小学校(包括教学点)在全疆率先实现光纤网络的全覆盖,使偏远农村贫困地区都能通过网络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河南援疆从补充招聘教师、加强本地教师培训、派遣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受援地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遴选288名支教老师和顶岗大学生,人数之多居全国前列,其中数、理、化教师共计44人,占中学支教专业教师的36.7%。组织哈密71名教师、校园长赴豫跟岗研修;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培训和专题讲座,受益教师3051人次(幼儿园教师188人),达教师总数的33.4%。在豫招收258名应届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有效缓解受援地双语教师短缺。这些对于助力提升哈密市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带动当地老师专业发展,夯实哈密教育基础,带动农村教育提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河南高校对口援疆高等教育定向招生计划,扩大贫困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机会。2017年,河南高校对口援疆定向招生计划共计277名,比前年增加77名,其中,第一批次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定向哈密招收18名本科生,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二批次院校定向招生259名。对口援疆定向招生计划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提高教育“造血”脱贫功能,河南援疆精准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根据哈密市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需求,河南援疆及时推出了“职业学校组团援疆”的新举措,遴选了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组团队式对口援助哈密的职业院校,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关系。组织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组团式援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提升高职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高精准就业率,助力哈密基本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要求。
实施“在豫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建立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河南见习、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机制,为新疆籍在读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河南协调见习岗位,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河南就业。2017年哈密市中职毕业生763人,就业728人,就业率达到95.4%。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脱贫一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