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勇(中)和同学们在操场上促膝谈天(资料图片)。程晓桢 摄
“孩子表现很好,请放心。”1月13日,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援疆教师、高一(1)班班主任张定勇与学生家长通电话。
张定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94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至河南省实验中学工作。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河南大学文学学士、郑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高考指导专家组成员。他主持了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高中语文新课程作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主编了《极品作文》《高考满分作文解密》等多部作文专著,多年在高三毕业班任教,曾多次命中高考作文试题,所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励。
2017年2月17日,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定勇告别亲人,远赴哈密,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疆生活。
2017年9月,在高一(1)班的家长会上,家长们第一次见到了来自河南省的名师张定勇。家长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很幸运,能有名师陪伴3年。他们坚信在张定勇等老师的共同教育下,孩子们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张定勇的人生格言是:把没规律的语文教出规律就是人生的成就,把有潜力的学生培养成才就是人生的幸福。这一次,他要在边疆成就自己的人生幸福。
对张定勇而言,援疆是责任是使命,更是挑战。面对一双双热切、信任的眼睛,张定勇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2017年3月15日、16日,连着两天,张定勇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为题,为红星高级中学高三年级600多名学生进行高考作文专题讲座。
张定勇从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入手,将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进行分类讲解,明确了4种作文立意的方法,即以果溯因法、找关键句法、联系实际法、辩证分析法。结合4种不同的方法与材料,张定勇和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鲜活的课堂,引人入胜的讲解,现场百名学子认真倾听积极探究,气氛热烈,掌声笑声此起彼伏。两个半小时的授课时间里,张定勇诗词典故信手拈来;互动时,他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在场听课的师生们都被张定勇的魅力所折服。
学生王佳佳说:“张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高考作文的研究,对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2017年高考作文的备考提出了7点建议。都是干货,很实用!”
“张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对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结合实例,使道理深入浅出,全体师生都受益匪浅。”十三师教研室教研员高然在听课后说。
讲台上神采飞扬,讲台下,张定勇却默默忍受着许多不适。初到哈密,张定勇极不适应这里干燥的气候,嘴唇干裂到吃饭都受影响,最痛苦的是时差一直倒不过来,休息不好成了他最大的问题。他几乎每天早上8时前到校,晚上10时后回宿舍;晚自习值班深夜回去是常有的事。张定勇把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都放在心底,把学生、学校放在心上。
张定勇说,来援教之前,他与曾来援教的同事分析了红星高级中学学生特点,对于新一届学生有许多教学设想。面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写作阅读能力弱、知识面窄、书写差、成绩不稳定等共性问题,张定勇迎难而上,为学生量身定制了教学方案。
张定勇从最基础的听说读写抓起,他要求学生每天练一页字,课前背成语、讲成语,每周带着任务读书,做摘抄、写书评。他还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观点。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张定勇还承担了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写作课的校本二课教学任务,帮助热爱写作的同学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每周五下午的写作课成了最火爆的选修课。
高一(1)班学生丁凯说:“我非常敬佩张老师,他知识渊博,温文尔雅,不愧为名师。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写的一篇关于离别的作文,张老师帮我加上环境描写后,文章更显得寂寥伤感。这画龙点睛之笔,让我悟出了一点写作的门道。”
援教时间只有3年,为了让更多学生也拥有这幸运的遇见,张定勇知道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行。他主动与红星高级中学青年教师张晓师徒结对,通过备课、听课、评课、作业反馈等悉心培养徒弟张晓。经张定勇指导,在2017年学校举行的“青蓝杯”教学能力大赛中,张晓获二等奖。同时,由张定勇指导的其他几名教师分获一、二等奖。
张定勇帮助年轻老师改进教学设计,指导高三教师制订高考复习计划,认真参加教学和教研,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受到红星高级中学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他还把自己主编的《高考作文满分秘笈》一书赠送给了红星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人手一本,帮助全体语文教师尽快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水平。
为了丰富高二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张定勇加班加点编写《高中古诗文及成语积累校本课程》,目前已下发到学生手中。
张定勇说:“孩子进入高中之后,大部分父母已无法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帮助,虽然他们内心很焦虑,却又无能为力。我是老师,我也是父亲,我希望把边疆有潜力的学生都培养成才。这是老师的心愿,更是一位父亲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