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记者 刘红雨
“5、4、3、2、1,发射!”近日,一支火箭在哈密市伊州区第十中学的校园里腾空而起!看着在空中飞行的火箭,同学们兴奋地欢呼雀跃……
“这火箭其实是水火箭,发射升空用的动力不是火药,而是水。”在该校援疆的魏远红老师告诉记者。
“水火箭,‘大名’叫气压式喷水火箭,使用了《物理.压强》的知识,这就是将来的‘高科技玩具’,如果在火箭筒中加入300毫升水,再打入三四个大气压,打开发射开关,水火箭就能在不用火药的情况下射出300米呢。”旁边的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插话,说出了自己新学习到的物理学知识。
作为援疆教师,魏远红九月份来到伊州区第十中学后,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当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观察,魏远红发现自己遇到了挑战,学生缺乏科学素养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
怎么办?魏远红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学好物理。打定主意,魏远红首先建议学校组织物理社团,并纳入校园少年宫第二课堂,在学校营造科学氛围。
物理社团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水火箭。为了制作水火箭,魏远红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哈密的五金店、修理厂、废品站,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还错过饭点……一同在这所学校援疆的刘钧老师也积极帮忙,经过一个月的找材料、试飞和改进,终于,凝结着援疆老师辛勤汗水的水箭升空了。
第一次在学校操场放飞时,现场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以至学校竟派来保安维持秩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询问原理,热情高涨,纷纷学习制作水火箭。
此后,校园里,学习科学、学习物理的氛围逐渐浓厚了起来。
学校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也高兴地把水火箭作为研究成果记录在案。
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魏远红耐心地在新课中渗透学习物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生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为降低难度,她将知识点切成梯度小点,编成练习题随时巩固和反馈,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收获一点,就会收获一份喜悦,一份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的考试中,同学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学校领导称赞魏远红说,你用水火箭打破了十中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亲眼目睹了知识的价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全校老师向你学习。
临近期末,性格开朗的魏远红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学校的老师们都在等着我的下一个惊喜,小女子才疏学浅,可真是‘压力山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