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哈密市中心幼儿园举办了一场文艺表演。小一班的孩子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领舞的小姑娘让记者印象深刻。
“她叫赛比热,3岁半,是一名维吾尔族小姑娘,上学期刚入园时,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一个人坐着不吭声,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通过一天天与老师和汉族小朋友的相处,他慢慢地学会了简单的汉语,再加上我们幼儿园的双语教学,她变得活泼了起来,成了我们班的‘小精灵’。”小一班的幼儿教师玛丽君说。
哈密市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双语示范幼儿园。也是哈密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公办幼儿园。该园主体工程为河南省首批援疆5个交钥匙项目之一,始建于2011年8月,2013年9月投入使用,援疆资金共计投入2845万元,其中教学设施设备投入300万元;户外配套工程共计600余万元有地方财政投入。该园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绿化面积7300多平方米;幼儿户外活动场地6000多平方米。
今年来,哈密市中心幼儿园采取民汉合园、混合编班的模式,实施双语教学。全园23个班级,1000名幼儿,少数民族幼儿占幼儿总数的30%,全部采用汉语授课。各族小朋友在这所幼儿园里,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8月11日,记者又一次走进这所双语示范幼儿园。该园保教楼内设有幼儿活动室、寝室,还有会议室、档案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多功能室等,每间活动室都配备有教学一体机、电钢琴、教具柜等,各种设施配备十分齐全。目前正值暑假,园内老师不多,有的在备课,有的在布置、装饰班级和走廊。
张徽老师在哈密市中心幼儿园工作了16年了,她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来形容幼儿园从伊州区中山北路的旧址迁来环城路新址后的变化。“以前教学用黑板、粉笔,现在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教学一体机、电脑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现了光纤网络入班,许多网上精品课程可以直接实践到教学活动中。以前教室里只有电风扇,喝开水要去开水房打,现在每个班都配有空调、消毒柜、饮水机......”张徽一口气说了很多变化。
该园园长孟晓静表示,这些变化得益于河南省的援助。自2010年河南援疆以来,特别是教育援疆政策的全面实施,幼儿园从硬件、软件到社会效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孟晓静介绍,该园搬来新址后,办园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已成为哈密幼教的标杆,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完善,完全符合省级示范园的配备标准;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幼儿户外活动场地等与原址相比都呈2倍、3倍、4倍的增加,幼儿规模也从以前的500名增加到1000名;其次,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保育质量大大提高。2011年,该园与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缔结为姊妹园,河南省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源源不断输入进来,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及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的办园水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扬。河南省对该园的援助在全市学前教育领域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该园依托河南省教育厅和省实验幼儿园援疆的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多次组织举办教学观摩,新理念、新技术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下乡活动,带动了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双语”幼儿园的共同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