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新疆哈密,哈密市自然资源局,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用OA自动化办公系统进行流程审批。
“原来我们都是纸质化办公,河南省地质局的援疆干部来了以后,帮我们建立了OA自动化办公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矿业权到期预警管理系统等,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提起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汤天慧赞不绝口,“咱们河南地质局30名地质援疆干部的到来,给我们哈密自然资源系统注入了发展的动力。”
去年6月,河南省地质局积极响应中央援疆号召,与哈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了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30名来自河南地质局的柔性援疆“小组团”干部人才收拾行囊,奔赴哈密,开展地质援疆工作。
这一年来,这30名柔性援疆干部带来的动力并不局限于办公室。他们牵头谋划、带动的项目,也已深深扎根在哈密的土地上。
在豫哈地质科技园,记者看到了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项目“上新”成绩单:
积极谋划“新疆哈密北部金铜矿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重大项目;
服务矿山建设实施东戈壁钼矿补充勘探,为矿山投产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源保障;
结合矿区环境提升专项工作,指导矿山企业进行矿区环境提升,有效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效率和进程,开展哈密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评价;
……
一年结出这么多成果,怎么做到的?
“来到哈密工作,确实刷新了我们的体验。”哈密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站长尹世才笑称,工作站成员经常“河南时间上班,新疆时间下班”,周六周天弹性加班。
不止是时间的延伸,为了尽快推进工作,大家的日程也都排得满满当当。
“这一年我记满了6个笔记本。”聊起来这一年工作的体会,哈密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副站长王毅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来到哈密工作后,原来一个本用一年,现在也就顶一个月。
翻开王毅的“工作笔记”,里头记录的内容不单单有会议信息,更记录着一个个项目推进的历程。
对地质工作来说,出野外是家常便饭。“哈密天气情况复杂多变,工作站里的4名技术专家在踏勘时,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甚至呼叫过救援团队。”尹世才告诉记者。
有这么危险?百闻不如一见,当记者来到项目一线,才切身感受到地质援疆人的辛苦与付出。
到达哈密伊吾县淖毛湖镇的那天,十级大风,戈壁滩上飞沙走石,人都站不稳。然而项目上的河南地质人却说,这是常态。除了钻井无法施工外,其他工作仍要按期推进;
驱车来到七角井北脉石英矿项目时,一路颠簸。面对高山,他们轻车熟路,迅速翻山越岭,开展勘查作业……
天山雪松根连根,豫疆地质心连心。在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成员的不断努力和付出下,哈密工作站这个平台不断发挥着大作用、激发着更多能量。
“我们谋划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三级项目,即将实施。欢迎你们再来!”临别前,尹世才告诉记者。
我们期待着,在河南地质人的忙碌下,哈密乃至新疆的地质项目能够不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