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0面菱形定日镜“排兵布阵”,实时跟踪太阳位置,将一束束太阳强光反射到“阵中心”220米高的吸热器上,茫茫戈壁中,耀眼的光柱在几公里外都可看见......
眼前这一壮观,正是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哈密熔盐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因其造型奇特、气势宏大,参观者无不称奇。
新疆哈密市地域广阔,光照资源丰富,能源领域开发潜力巨大。2017年10月,中国能建启动该项目建设,2021年6月正式发电运行,年发电量约2亿度。
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技术人员介绍,该项目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通过定日镜把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器上,从而形成800℃以上的高温,通过传热介质产生500℃以上的蒸汽,再将吸热塔内低温熔盐加热成高温熔盐并将热量进行储存,然后推动蒸汽机进行发电。
万余面定日镜与日“共舞”,白天熔盐将多余的热量进行储存,夜间熔盐释放的热量确保机组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据此可向电网提供清洁、稳定、可调的优质电力。
今年以来,该电站已发电超8000万度,并通过哈密750千伏线路送到千家万户。
哈密被誉为“疆电外送桥头堡”,区域内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近年来,哈密市通过引进优势企业,加快资源转化,建成以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为核心的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
哈密南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哈密至敦煌、烟墩至青海沙洲750千伏交流通道三条外送通道已建成;
2025年底,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也将建成,届时,全市电力总装机量可达5200万千瓦以上;
哈密不断新建完善陆上能源输送大通道,源源不断把能源输送到祖国腹地。
如何将资源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哈密做“风光无限”文章,走“追风逐日”之路,多元并存、协同发展的能源格局正逐步形成。
目前,哈密市已并网电力总装机2817.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920.8万千瓦(风电1632.5万千瓦、光伏283.3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煤电800万千瓦、其他96.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8.1%。光伏电池、逆变器、铁铬液流储能电池、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电线电缆、非标零部件等领域头部企业纷纷入驻,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