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兴疆,产业发展是关键。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队坚持“项目为王”,深入推进两地优势资源有效衔接,重“输血”更重“造血”、重支援更重合作,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为哈密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近年来,先后有21家河南企业来哈兴业,一批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援疆项目落地哈密,不断推动哈密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天山换流站检修人员进行隔离开关冲洗工作。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虽然刚过新年,1月27日,伊州区南湖乡超高压天山换流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定期电力检修,确保疆电外送的通道的安全。
近年来,河南充分发挥能源消费大省优势,加快推进疆电东送,截至2022年10月,哈密南—郑州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外送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
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天山换流站现场人员正在检查设备电流波形情况。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新疆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天山换流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黄黎明说:“光伏、风电新能源比例逐年上升到38%,有力地提升清洁能源比例,逐年提高外送电量。”
随着疆电外送力度的不断加大,也带动了哈密当地新能源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河南援疆企业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2011年入驻哈密,2021年完成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实现了5兆瓦大型柔性碳纤维叶片的批量化生产,填补了疆内相关领域空白,成为新疆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在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拉片作业。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目前,洛阳双瑞全力打造风电装备全产业链,订单快速增长,产能不断扩大。“产值从刚开始的1亿多到现在3亿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哈密分公司总经理韩涛说。
产业援疆,不仅促进了哈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助推哈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黄土场开发区巴彦德村的蔬菜种植大棚,村民朱马别克·巴太采摘的辣椒,几个小时后,就可变成餐桌上的美食。“一个月能有3500元收入,很开心。 ”朱马别克·巴太说。
2021年5月,黄土场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90多万元实施蔬菜种植大棚项目,其中河南援疆资金350万元把闲置的90座标准大棚改造成蔬菜大棚,现在已经有50座实现了四季有收益。
蔬菜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羊肚菌长势情况。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巴里坤县供销贸易公司副经理卢艳说:“蔬菜大棚填补了巴里坤冬季无蔬菜种植的现状,依托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我们还要发展乡村旅游、亲子采摘等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产业发展带动了不少农牧民实现增收。伊吾县盐池镇牧民阿不来提·苏来买养了50峰骆驼,每年由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期收购驼奶,一年能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进行驼奶下线包装。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援疆重点企业,年加工生驼乳2000多吨,产品畅销全国,也带领众多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我们带动了伊吾县800余户农牧民,年增收1000余万元。”公司副总经理王蕾说。
眼下,投入1500万元援疆资金的驼奶实验楼和两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正在加快建设。
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伊吾县发改委副主任韩志华说:“依托中驼公司打造完整的驼奶产业链,让其发展成伊吾县农业支柱产业,不断提升农牧民收入水平。”
近年来,河南已累计投入农业援疆资金1.21亿元,推进14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在农业、服务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和促进就业等5个领域发力,帮助受援地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