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二道湖工业园区内的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一袋袋包装好的陶粒砂(又称石油压裂支撑剂)将就近供应给新疆油田和吐哈油田。
作为河南援疆招商引资企业,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看中了哈密丰富的煤炭资源,投入1.2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油田压裂助剂和2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
“通过前期考察,我们用采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做原料,研制出煤矸石陶粒砂。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为煤田固废处理难题探索新路。”该公司副总经理黄炜说道。
以特色为“媒”,河南省自2010年对口支援哈密市和兵团十三师以来,借助当地哈密瓜、大枣等特色农副产品,煤炭、风能、光能等能源优势,巴里坤古城、伊吾胡杨林和东天山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把引进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文旅产品等产业作为带动当地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援疆“输血”的同时,为产业落地“加码”。
在哈密市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雪告诉记者,作为河南援疆企业,当地优势农副产品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原因。企业通过FD冷冻干燥技术,对新疆的哈密瓜、红枣等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年处理各类鲜果蔬近8000吨。
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由河南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是河南省产业援疆的重点项目,2018年8月正式生产。近两年来,公司以冻干果蔬产品深加工项目为依托,立足哈密实际,把促进农民脱贫增收融入产业发展。“目前,企业有105名员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约三分之一,月工资3500元到6000元。”张雪说道。
家住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新户村的图鲁娜依·克依木曾经是一名家庭主妇,如今在该公司仅一年多,已经成长为去核组组长,月工资约4600元。“以前在家看孩子,现在我也能挣钱了,很有成就感。”图鲁娜依·克依木说道。
产业扶贫打根基,消费扶贫显动力。河南援疆近年来把消费扶贫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020年7月初,针对哈密瓜等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开展以“援疆情深哈密瓜甜”为主题的消费扶贫直播节,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商超市场批发、企业事业单位团购等多种形式,帮助销售各类瓜果,直播节当天购销哈密瓜5500多吨。据统计,2020年通过参加展会、协调批发市场等多种形式的措施,消费扶贫特色农副产品量超5.3万吨。
去年11月,河南援疆组织开展的“促消费助脱贫新疆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郑州启动,援疆农特产品融通工程也正式实施。该工程以哈密供销社为主体,以“专柜专馆专区”形式集中展销数百种优质特色扶贫农产品。
哈密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志勇介绍,下一步,将在河南18个省辖市统筹构建长效农产品销售网络,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让两地群众都能品尝到当地特产,更好地助力消费扶贫。
“输血”同时注重“造血”。2020年10月中旬,河南援疆投资3000万元的河南援疆项目——富民兴农综合市场对外营业。目前,市场入驻商户90余家。
记者在位于伊州区陶家宫镇富民兴农综合市场内看到,蔬菜、水果、肉类以及各类百货产品齐全,不少市民来这里采购日常生活用品。
富民兴农综合市场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阿不都热合曼·阿布力孜介绍,除了商铺,市场还免费提供了400多个临时摊位。“我们每月设立几个集市日,方便周边群众来这里采购的同时,临时摊位也带动了增收致富。”阿不都热合曼·阿布力孜说。
据悉,市场内还按照“一乡一品”特色,由伊州区15个乡(镇)、现代农业园区和水产局在市场内建设门店展示各乡镇特色,市场进行统一配送、采购和销售。在五堡镇的大枣专营店内,销售人员阿不都瓦力告诉记者,店内如逢集市和节日,日销售额达1000余元。
以“民”为本,以“实”为基。数据显示,河南省自2010年对口支援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以来,共实施项目24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超49亿元。
“援疆,要援在刀刃上,援在关键处。”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哈密市委副书记徐相锋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的对口援疆工作将紧紧围绕总目标,进一步发挥援疆产业项目“交往、交流、交融”功能,全面助力受援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