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批援疆工作2017年1月开展以来,河南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促进哈密市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河南籍人士在哈密新注册企业465家,注册资本45亿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在哈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疆首条冻干果蔬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车间精拣组组长麦迪娜·司马义为工人讲解果品分拣要领,就在一年多前,麦迪娜还是当地五堡镇农民。
新疆唱歌的果食品有限公司精拣车间组组长 麦迪娜·司马义
现在工资也高了,我买了一个新套房,80多平方。在这上班的 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都有,我们都是一家人。
为了充分利用哈密市农牧业资源优势,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河南发挥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引导多家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哈密集群发展,投资3.6亿元的新疆首条冻干果蔬生产线正是产业援疆的一个重点项目。
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马军伟
我们目前一共建成了4条生产线,全部投入运转之后呢,(新鲜果蔬)年加工量能达到8000吨,一年的产值是1.5个亿。
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对哈密的优质哈密瓜、葡萄、红枣等进行精深加工,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马军伟
从投产到现在,我们为当地解决了150个就业岗位,其中90%都是我们的民族同胞,90%当中的30%都是贫困户,而且在我们企业都已经建档立卡。
据了解,2017年以来,河南利用5.3亿元援疆资金支持哈密实施了37个产业援疆项目,涉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能源化工等领域。当地产业发展瓶颈得到有效破解,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吸纳近万名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时近年底,正是哈萨克牧民猫冬的时节,也是新疆旅游淡季,但在哈密市巴里坤县,哈萨克牧民马坦·吾尔达汗却忙得不可开交。这几天,来自河南的旅游包机给冰封的巴里坤湖带来了数百名游客,骑马叼羊、姑娘追等活动为冰雪世界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
新疆巴里坤县哈萨克牧民 马坦·吾尔达汗
原来冬天嘛,没事干, 喝酒,现在烤肉、骑马、住宿都有了,我们哈萨克族挣钱的也多了,这个去年挣了3万多块钱,我们这个党的政策现在那么好,现在我们的老百姓生活也好。
为了激活旅游市场,河南打造了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援疆旅游专列和旅游包机的模式。2019年安排援疆资金825万元,专项奖补组织客源赴哈密的旅游企业,全年组织旅游专列88趟、游客56000多名,旅游专列数量位居援疆省市首位,带动了哈密市酒店、客运、商贸等行业发展。
河南省援疆干部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旅游局副局长 周伟凡
今年从(11月)26号第一班航班开始,我们争取每周一班甚至可以达到每周两班的航班这个游客量,现在已经把牧民在冬季旅游里边的零收入 变成了冬季旅游一个新的增长点
今年河南省还安排援疆资金5500万元,重点提升哈密市的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牌等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越来越强的旅游接待能力,使哈密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32%和33%。
哈密市副市长
河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 刘琦
第9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我们始终把产业带动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援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从支援向合作拓展。带动了近万名农牧民就业,显著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收入。